綠色家電的說法由來已久,但是,關于到底什么是綠色家電,卻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在日前召開的2015世界綠色設計論壇綠色家電分論壇上,有專家指出,綠色家電不應僅僅表現在節能降耗上,還應表現在消費者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有舒適的體驗,并且與環境能夠和諧共處。而這一切都是從綠色設計開始的——
綠色設計 需要多方推動
“設計是工業的靈魂,要真正地推動節能環保設計必須以綠色設計為本。”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表示,由該協會主導制定的中國家電產業路線圖所確定的總體目標中,把提升我國主要家電產品的綠色水平,作為家電產品節能環保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首要措施。中國家電協會非常重視綠色設計在推動家電行業節能環保和產業轉型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倡導綠色設計,在協會所舉辦的中國家電技術大會所頒發的家電科學獎中,都把綠色設計作為重要的內容。綠色設計的發展需要得到有關各方的高度重視。
瑞士Top10節能中心技術部主任胡波認為,綠色設計應該始于產品的初始階段,并且需要各個機構和廠商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就需要國家為企業設定綠色產品的門檻及目標,并通過多種手段推動產品綠色設計水平的提升。
綠色家電產品必然是節能的。能效標準不僅為家電的節能水平設置了綠色門檻,并為產品的綠色發展設定了目標。胡波介紹說,目前我國居民耗電量占全世界的13%到14%,隨著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這個比例會上升到20%到30%。因此,提高家電產品能效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節能減排方式。“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制造商對產品能效的提高是與國家標準密切相關的。中國廠商其實有能力將一級能效產品的能效水平進一步提升,但中國缺乏對超高效產品的長效激勵機制。這就需要政府、第三方機構和媒體對超高能效的產品和最新的節能技術給予更多關注和推動。”
據了解,自2005年3月冰箱和空調產品粘貼上能效標識以來,加貼能效標識產品的范圍不斷擴大,一些產品的能效標準更是幾經修訂,能效門檻不斷提升。5月15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和燃氣采暖熱水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的新強制性國家標準,新標準自2016年6月1日起實施。日前,記者從中國家電協會獲悉,冰箱的新能效標準目前也已經完成定稿。
綠色標準 應關注消費者使用習慣
除了節能,綠色家電也意味著更符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國際標準標識合作組織(CLASP)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消費者在實際生活中的家電使用習慣與國家標準中的測試方法存在差異。例如測試中的冰箱處于滿載狀態,而生活中絕大多數家庭的冰箱只裝了70%,而且實際耗電量與開關冰箱門次數有很大關系。因此,CLASP中國項目經理李佳陽認為,在制定能效標準時,應該更多考慮消費者使用習慣。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成建宏介紹,該研究院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制定能效標準,目前我國能效標準覆蓋的產品范圍已居世界各國首位,能效標準研制的方法采用了國際先進的工程經濟分析法,進行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和測試驗證,能效標準的水平整體上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由于目前能效標準還主要以實驗室數據為基礎,與消費者的實際使用耗電情況差距較大,因此在近年來的標準制修訂工作中將考慮結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以便更加科學地引導消費者消費。
記者了解到,已經定稿的新的冰箱能效標準在測試方法的修訂中,就體現了上述修訂原則。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大家電事業部部長蔡寧表示,新標準的試驗環境工況由25℃變為在16℃和32℃下分別進行試驗,最終進行加權計算年耗電量,不僅對耗電量計算更加詳細,尤其對風冷冰箱,避免了現行標準中有可能存在的耗電周期內沒有化霜的情況,測得的耗電量更加接近真實耗電量。
此外,新標準中還增加了開門裝載測試環節。記者了解到,這項被稱為開關門檢測的試驗方法在標準修訂時曾存在爭議。該試驗源于IEC新標準中的裝載試驗。裝載試驗是在冰箱試驗過程中打開冰箱門裝入熱的負載,再關門測試耗電量變化的試驗,只有一次開關門的過程。在IEC標準中,這一項是可選試驗。而中國冰箱能效標準想要增加的“開關門試驗”卻需要多次開關門,以模擬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從而使得檢測數據更加貼近用戶實際使用冰箱時的能耗。但是許多企業擔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測量工具、測試地點、測試方法等不同,造成一定的誤差。在后期質量抽查時,產品試驗結果與標示值之間可能存在較大誤差。
據了解,剛剛發布的燃氣熱水器新能效標準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比如,消費者在實際使用燃氣熱水器的過程中,由于水流量、火力、溫度等因素,都將影響實際使用時的熱效率。這就讓憑借單一性的熱效率值來界定能效等級,并不是十分準確。為此,新標準的能效指標由原來固定的一個限值變為只限定這兩個熱效率值的較大值下限和較小值下限。
綠色制造 就是以人為中心
說到綠色,人們首先關注的是產品節能降耗等環境方面的特性,但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人類工效學標準化研究中心主任趙朝義則認為,綠色產品應該更加符合消費者使用習慣,舒適度度也更高。
“不好用!”消費者經常用這樣一句很不具體的評價拒絕企業提供的產品。按鍵不好用、門的開關不方便、顯示屏高度不合適、旋鈕轉動太費勁兒……細節之處設計不到位造成的產品使用體驗不佳,對企業樹立品牌形象、產品銷售推廣有著很大“殺傷力”。近年來,家電生產企業越來越重視在產品工業設計環節的投入。然而,缺少系統科學的理論依據和針對人類自身特點的數據收集、分析研究,讓所謂的人性化設計缺少支撐,顯得“火候”不夠。
“人類工效學的核心就是以人為中心來設計、來評測。”趙朝義介紹,這一學科就是研究人在某種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機器及環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家庭和休閑等不同應用環境下,怎樣統一考慮工作效率和人的健康、安全、舒適等因素,使其達到最優化。
趙朝義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家電的功能越來越多,智能水平越來越高,但產品的同質化卻越來越嚴重。同時,家電行業已經進入用戶體驗時代,消費者愿意為更好的用戶體驗付費;因此,能夠讓用戶的工作、生活更加健康、舒適、安全、高效的產品,將在產品競爭中勝出。
據介紹,家電產品的工效學研究主要包括產品的外形結構與造型是否符合人體尺寸,是否符合人的一些操作習慣;顯示裝置是否和人的視、聽、觸覺相匹配;操作裝置是否和手、腳、身體相匹配;工作程序是否與人的操作習慣和認知習慣相匹配以及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環境舒適性等。趙朝義舉例說,比如通過測試遙控器與拇指活動范圍、空調如何適應人睡眠時體溫變化、洗衣機結構和人身體高度的適配性等,可以發現最符合中國人使用習慣、舒適度最高的產品設計。
“根據使用者的操作習慣和認知習慣進行智能化產品設計,使得使用者感覺不到這項功能的存在,才是最好的設計。”趙朝義透露,該中心今年的研究主題是智能化冰箱和空調產品的人類工效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