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紅木市場景氣指數暴跌,外人眼中的紅木市場很難捉摸,但其實這個市場極其敏感。多位紅木業內人士透露,今年以來,紅木行情風波不斷,部分木種甚至價格回落30%。接近年尾,行情如何?入市時機可好?來看近日采訪。
行情:大范圍價格倒掛
“今年即使保持價格不變的商家,其實也是在降價。因為原材料不斷在漲,人工及店面費用也在增加。”一位紅木市場觀察人士透露。不止一位經營人士總結說,目前紅木家具半成品價格下跌或維持,但市場的出貨量反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紅木原材料的價格在上漲,市場上出現了“價格倒掛現象”。
一家紅木專營賣場的銷售人員表示,花梨類木材更是如此,目前市場上比較熱門的大紅酸枝、白酸枝、花酸枝等酸枝類木材和緬甸花梨等花梨類木材,大部分都是從越南進口,即使是老撾、柬埔寨產的原料也基本要經過越南走海路入關,今年大批中國紅木商出于安全考慮從越南撤回,資源供應鏈的緊張引起部分原料價格上漲。緬甸花梨木,也曾搭了這一班車,在年初瘋漲了一陣子。
透視:消費心態面面觀
向來很少以其紅木材質作為產品賣點的青木堂品牌,產品大部分使用材質就是花梨木,其店長表示,好品牌繼續保持年底調價趨勢,漲價幅度目前不知道。“年初三四月份,的確有一股炒作風潮,但即使同為花梨木,材質高低好壞的差別也非常大,像我們品牌一直維持往年水平,今年的銷售市場倒是好于往年,從來不跟風紅木材質的炒作。”
在市場上樂此不疲地追逐紅木的都有哪些人?青木堂家具總經理高宏偉分析,一種是投資客,大多為非專業玩家,對紅木的價值有較高期望,但僅視之為投資工具,對紅木本身則毫無了解;另一種是真正愛好紅木藝術的“鐵粉”,他們對紅木的特性和藝術價值都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即所謂的專業玩家。
高宏偉指出,目前家具市場消費成熟度不夠,以忽冷忽熱的紅木家具市場為例,如果多數的玩家是帶著投資目的進入市場的,本身對紅木和紅木藝術并不是太懂,很多只看到木頭本身的價值,而忽視了家具本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含量,尤其那些純粹以投資為目的的玩家,對紅木的保值與增值利益會非常看重,甚至為了追求這種利益,不惜以投機、囤積和炒作等行為來擾亂市場行情,也會加劇紅木市場行情的波動;反之,如果多數玩家買進的目的不是為了賣出,而是為了個人的愛好收藏,那么投機少了,市場價格自然會相對穩定。
顏氏紅木店長透露,盡管都在說今年紅木市場波動,但消費者可以對比看看,大品牌的價格波動是很小或持平的。一把椅子有的品牌賣5萬,有的賣3.5萬,真的買了便宜就放心嗎?理性的消費者會對比:大品牌代表的還是品質、是服務、是售后,跟風買跌或買漲,單純看價格真心傷不起。
有業內藏家指出,作為供方的經營者,考慮得更多的恐怕還是如何讓自己的產品賣得更多、更快,而不是從主導和宣傳紅木內涵文化為出發點,這必將導致需求買賣雙方市場的不理性循環。
解析:內涵回歸,價值浮現
今年冷淡的紅木行情,恰讓商家回歸真心,慢心雕琢。“工廠的機器不可能停吧,工人不可能辭吧,那訂單少了,就慢工出細活唄。”顏氏家具未來店綜合部負責人說。
經過一年的沉淀,目前大紅酸枝市場已回歸理性,炒作風潮逐漸退去,市場轉暖。年年紅品牌總經理宋衛國表示。
顏氏家具相關人士對此表示認同。店長喬居紅透露,“好東西,還是不便宜。”從上個月《大河報》大河收藏主辦的第二屆茶生活博覽會上他們收獲頗豐,大件家具出了不少貨,小件的紅木玩件也復蘇火熱,觀望了近一年的紅木實力買家在近期出手或蠢蠢欲動。“經過基本一年的沉淀,商家很多在選料、做工上都考究不少,所謂慢工出細活。而且,對于稀缺木種來說,高端的依舊是精品,價格只漲不跌。”
青木堂店長透露,雖然品牌的材質主要是花梨木,但來選購他們家具的消費者很多并不是沖著紅木這一材質而來,更注重設計、工藝。多位中式家具消費人士指出,他們選購家具首先是材質、式樣喜歡,而后考慮升值價值,如果是名貴紅木,價格又恰好符合實際需求,也就樂于收入囊中。